三线厂,是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称谓和存在,那是发生在1965年至1980年,短短的十五年间的一段历史往事,一场绝无仅有的“靠山近水扎大营”的工业建设。而如今已经走过40多个春秋,三线建设的功过是非也已尘埃落定,但那一段激情岁月和几百万三线人的跌宕历史,至今少有人知……
在重庆市万盛区丛林镇海孔村有一个隐秘的山洞-“海孔洞”,在抗战时期,由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架国产运输机“中运1式”便在这个山洞中诞生。
随后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三线建设全面展开,这里又被选址为建设军工厂-晋林机械厂,军工代号“157厂”,工厂主要生产大口径榴弹炮,海孔洞主要作为是生产炮管部件的车间,总装车间设在海孔村后沟附近。
沿着盘山公路一直朝着山岚间那标志性的灰色建筑往上走,窗外是连绵不断的山脉此起彼伏,郁郁葱葱的树木立于道路两旁。爬上山顶,放眼望去,在茂密的丛林之间,一栋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常见的青红砖建筑,这里便是国营晋林机械厂。虽然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时代已经过去,但是这座倾注了一代人心血及满腔热诚的老厂,依然值得我们留恋。
鳞次栉比的房屋沿着道路两侧分布,有最近十几年修建的小高楼,也有当时留下的旧建筑。当时的厂区规模很大,有生产区和生活区,有职工宿舍、幼儿园、子弟学校、中学、礼堂、职工俱乐部、篮球场、邮局、医院等功能齐全的配套建筑。但如今这些建筑房屋损毁较严重,大多处于废弃状态。
原晋林厂海孔洞生产区现在被一户娃娃鱼养殖商承包,如若独自前行,需要提前个主人说好方可进入。走进洞中,瞬间就会感觉到冷风袭来,五十米以内视野还算清晰,还能看清一切,洞壁呈灰白色。内部是笔直的两层楼的标准厂房,一眼望不到头。楼下两边是车间,中间是宽敞的通道,大货车可以在通道上自由穿梭。
越往里走,也越来越潮湿,洞内有养殖场安装的电灯。因为是天然溶洞,所以在岩壁上不时还会发现乳白色天然钟乳石,钟乳石上还不停地滴水。整个海孔洞洞内建筑面积扩展到近1.7万平方米,比2个标准足球面积还大。
2003年,晋林厂全部迁出后,50多万平米的建筑物和街道、厂房、宿舍、学校、影院、篮球场等建筑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来。走在厂区之中,会发现不少建筑被挂上“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标志。时光荏苒,辉煌不在,但那一段的辉煌,值得我们后人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