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制造网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我国航空制造业发展情况

   2022-02-18 559


一、概述

航空泛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空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飞行活动。

航空器是指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包括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倾转旋翼机等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固定翼航空器指具有固定机翼的航空器,按照自身是否具备驱动动力,可分为滑翔机和飞机;旋翼航空器是指由旋转的旋翼产生空气动力实现飞行的航空器,主要包括直升机和旋翼机;倾转旋翼机是一种将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融为一体的新型飞行器。本文所述航空器主要为固定翼航空器中的飞机。航空器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航空器的下游应用领域,一般包括军用航空、民用航空。

军用航空是指用于执行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军事任务的飞行活动。民用航空指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非军事性质的所有航空活动,包括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商业航空主要用于旅客或者货物运输,又称公共航空;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等行业的作业飞行。

航空制造业作为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能力的集大成者,其发展水平整体反映了一国技术、经济、国防和现代工业的综合实力,有 “工业科技之花”之称

航空制造业属于系统高度集成、产业带动强、发展机遇巨大的高端装备行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和民航运输,大力发展我国航空制造业,对于保障国防战略安全和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亦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航空制造业自 1951 年创建以来,先后经历了艰难起步、自主发展、全面改革和自主创新等发展阶段,可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对国际领先水平“望尘莫及”到与航空强国“同台竞技”

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航空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已形成具有自主研制能力、相关产品配套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航空制造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及生产相配套的航空制造业体系,并形成以航空工业和中国商飞这两大国有企业为龙头,以国家新型化工业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众多地方企业、外资企业、合资合营企业、航空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航空制造业产业格局,基本具备了大型客机、支线飞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的设计、试验和生产条件,并已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装备。

二、我国军用航空发展情况

1 成功迈入“战略空军”和“20 时代”,空军发展进入“质变”关键期

21 世纪以来,国家军事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已转向航空航天领域,空军逐渐成为构建一国海陆空现代化防御体系的核心所在,空军强则国家强,我国安全理念也已沿着“本土防御—近海防御—全球防御”的路径转变

2015 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首次提出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实现“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变,并有望在 2020 年成功迈入“战略空军”门槛,空军发展将进入新阶段,未来军费开支向空军倾斜已成为必然趋势。

2018 年 11 月在珠海举行的“庆祝人民空军成立 69 周年记者见面会”上,中国空军宣布了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规划:

第一步,到 2020 年基本跨入战略空军门槛,初步搭建起“空天一体,攻守兼备”战略空军架构,构建四代装备为骨干、三代装备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不断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第二步,在实现 2020 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全新的空军军事力量体系,推进空军战略能力大幅提升;再过一段时间,全面实现空军军事理论、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基本完成空军战略转型,到 2035 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战略空军,具备更高层次的战略能力;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战略空军,成为总体实力能够支撑大国地位和民族复兴的强大空天力量。我国自主研制的军用航空器的机型谱系分布较广,包括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在内的作战飞机及运输机、教练机、加油机、预警机、无人机等。

随着我国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成功跨入“20 时代”,自主研发包括歼-20、运-20 等“20”系列军机,军机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为“战略空军” 的实现打下基础,我国军用航空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 政策推动力度升级,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近年来,国内军用航空领域利好政策频繁出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航空制造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有关部门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国的军事战略》《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军用航空领域产生深度的积极影响。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军队标定了醒目的强军兴军目标,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50 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未来航空制造业的高景气度有望维持数十年,助力我国向航空强国迈进。

3 军机数量位居世界第三,总量扩充、换代升级迫在眉睫

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军用航空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随着歼-20、歼-31、运-20、武直-10 和武直-19 等相继问世,我国已跻身于能同时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

根据 Flight Global 发布的《World Air Forces 2020》,截至 2019 年,我国共有军机 3,210 架,位列世界第三,战斗机、轰炸机、攻击机、运输机和无人机等主要机型数量也初具规模,机型谱系分布相对完整。

资料来源:《World Air Forces 2020》

相比较而言,美国军用飞机的数量遥遥领先,达到 13,266 架,相当于中国的 4.13 倍,占世界军用飞机总数的 25%,位居世界第一;俄罗斯军用飞机数量 4,163 架,占世界军用飞机总数的 8%。与美国相比,我国各类军机在数量上都有很大差距

资料来源:《World Air Forces 2020》

从军机结构来看,当前我国空军战斗机仍以歼-7、歼-8、歼-10、歼-11、歼-16 等机型为主,上述机型合计占比超过 50%,而以歼-20 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战斗机型占比较小。美国空军战斗机以 F-15、F-16、F-22 等机型为主,并已全面淘汰二代战斗机。运输机方面,当前我国空军仍以运-7、运-8 为主力运输机,运-20等大型战略运输机尚未大规模列装。

目前,我国军用飞机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阶段,新机型歼-20、运-20 即将进入量产阶段。在“空天一体、攻防兼备” 的新时代战略要求下,我国空军装备换代升级迫在眉睫,军机换装将进入高峰期。

2018 年 2 月,歼-20 开始列装空军某部队,开启列装序幕,未来 20 年以歼-20 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战斗机型将成为我国空军主力战机。

未来 20 年,我国二代机全部被替换,以歼-20 为代表的新一代先进战斗机型比例提升,轰炸机、运输机和教练机等其他机型列装数量大幅增加

在不考虑零部件备用和维修服务的情况下,预计未来 20 年增量飞机的价值约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800亿元,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三、我国民用航空发展情况

1 民用运输业现有规模持续扩张,国内民机需求强劲

过去 30 年,民航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航线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促进中国民航运输市场迅速发展。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9 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 年民航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 6.60 亿人,同比增长 7.90%,完成旅客周转量 11,705.12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 9.3%,完成货邮运输量 753.2万吨,同比增长 2.0%,完成货邮周转量 263.19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 0.3%。

根据民航局统计数据,我国民航客运量从 2012 年的 3.19 亿人次增长至 2019年的 6.60 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 10.93%

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大力支持,我国民用航空事业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并将进一步带动民用航空的发展。

资料来源:民航局统计数据

2 国产民机制造业迎爆发,利好国内分包业务

在全球航空制造业研发设计和整机制造领域,基本形成了分领域的寡头或多头垄断格局。

大型飞机领域,基本形成了以波音和空客为主体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格局;支线飞机领域,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和庞巴迪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几乎垄断全球支线客机市场。长期以来,我国民机领域增长较为缓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不强、航空器产品种类偏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以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航空工业下属单位承担了大量包括波音、空客等国外民机公司重要部件的国际转包业务

通过不断参与国际转包业务,我国飞机制造主机厂基本掌握了从工装制造到零部件制造和装配均采用数字化传递的计算机辅助制造、数控加工和数控测量等国际领先制造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民用航空产品生产制造经验,为随后 ARJ21 和 C919 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第一款喷气式大型客机 C919 主要由中国商飞研制,突破掌握核心技术100余项,体现了我国航空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截至 2020 年,已获得订单量 815 架。

国产支线客机 ARJ21 由中国商飞生产,自 2015 年第一份订单完成交付后,订单数逐年增长,截至 2020 年,已获得订单量 696 架, 已完成交付 25 架。

通过 C919 等国产民机项目,我国掌握了 6,000 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形成了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产业链,我国民用航空市场国产飞机正蓄势待发。

《〈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 版)》提出,到 2025 年,实现国内干、支线飞机机载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 30%,未来我国民用飞机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利好国内民机分包业务。

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更加活跃,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航空制造业领域,为航空制造业注入新活力。

3 通航发展限制逐步消除,未来发展空间潜力巨大

通用航空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通用航空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通用航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运营服务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以通用航空器制造为例,虽然我国目前也能生产一些通用航空器,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我国空域运行的通用航空器还是以进口为主

根据民航局发布的《2019 年度通用航空行政许可信息的公告》《2019 年通用和小型运输运行概况》,截至 2019 年末,我国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 478 家,通用航空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 2,707 架,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飞行 106.50 万小时。

整体上,受制于空域管理的限制,中国通用航空飞机数量、飞机小时数、航空机场数量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整体空域尤其是低空空域利用率较低。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 2016 年通用航空现状调查结果,美国现役通航飞机(每年至少飞行 1 小时以上)数量为 211,793 架,规模远远超过我国,未来我国通航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4 年 7 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发《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试行)(征求稿意见)》;2016 年 5 月 1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 年中国境内建成 500 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 5,000 架以上,年飞行量 200 万小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 1 万亿元人民币。

可以预见,限制中国通航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将逐步消除,随着空域的开放,通航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民用航空制造业及航空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

4 行业需求持续强劲,未来规模或超万亿美元

根据波音 2019 年发布的《Commercial Market Outlook 2019-2038》,预计未来 20 年,中国将需要 8,090 架新飞机,总价值高达 1.3 万亿美元。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19-2038)》,预计未来 20 年,我国航空公司将接收 9,205 架新机,市场价值约 1.4 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0 万亿元,到 2038 年,中国的旅客周转量将达到 4.08 万亿人公里,占全球的 21%,中国机队规模将达到 10,344 架。在国内民航市场需求强劲背景下,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将迎来蓬勃发展时机。

国产民机方面,截至 2020 年,C919 已获得订单量 815 架,ARJ21 已获得订单量 696 架,已完成交付 25 架,新舟 700 已获得订单 285 架,上述三款机型尚未交付的预订订单数量合计达到 1,771 架,预计总金额近 5,000 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