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外卖总体订单量将达到171.2亿单,同比增长7.5%,全国外卖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8352亿元,同比增长14.8%。同时,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已接近5亿人。
外卖订单量的不断上涨带动外卖运力需求的增加,外卖巨头们在无人配送的布局也相当热情。近日,饿了么投资了送餐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科技,持股7%,成后者第五大股东,此事一出,引起外卖行业广泛关注。
实际上,投资无人配送机器人企业并非饿了么的独家“招式”。去年7月,美团作为唯一投资方,在室内配送机器人企业普渡科技(PUDUTECH)B轮融资中豪掷亿元。
不过,除了投资外,饿了么曾经还自主研发过外卖机器人。早在2017年10月,饿了么就在上海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外卖机器人“万小饿”,主要用于楼内的末端配送。
近年来,同为外卖市场和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巨头,饿了么和美团已经在无人配送设备领域进行了多次较量。
一般来说,在无人机配送方面,饿了么是具有先发优势的。2017年9月,饿了么首次公开亮相其外卖无人机“E7”;次年5月,饿了么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获准开辟,饿了么的送餐无人机正式开始投入商业运营,在试运营期间,可以实现用户从下单起,平均仅20分钟即可收到外卖。
相比无人机,美团似乎对无人车配送领域更感兴趣。早在2016年10月,美团就成立了W项目组,研发特定场景下的无人车配送;2017年,美团将W项目组提升为事业部;2018年3月,美团开始内部测试无人车;同年6月,美团透露,年内将在多个地区试运营无人配送,预计到第二年开始外卖无人配送的片区化运营;在2020年,美团更是加快了无人车的研发速度,申请并获得了多项无人车配送相关的专利、软件著作、商标的授权。
尽管饿了么、美团在五六年前就开始布局无人配送,但受空域资源限制和性价比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配送都没有大力发展起来。
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小的打击,但却给无人配送领域带来了新的机会。 “无接触配送”成为全民热点需求,加快了无人配送的落地速度,将无人配送设备投入市场使用的时间提前。
美团看准了这个机遇,加强了对无人派送设备的应用,和当时正聚焦于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转型的饿了么拉开差距。
2020年2月18日,美团宣布其无人配送车“魔袋”率先在北京顺义多个社区投入运营,为在美团买菜下单的用户提供配送服务。
两个月后,美团与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无人配送专项实验室计划,携手推进以需求带动研发的自动驾驶配送商业模式。
无人配送的应用,进一步助力美团铺开业务网络。去年9月,美团配送总经理魏巍提到,美团配送的网络已覆盖全国2800个市县,拥有超万个站点数量。美团配送未来将计划投放1000个智能取餐柜以及搭建充换电网络,还设计了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无人配送车和无人配送机。
在无人配送领域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完成转型的饿了么此次入股送餐机器人企业,或许并不会立即对美团造成巨大的威胁,但这样的竞逐对行业来说益大于弊,因为相比起打价格战,能够在科技水平上比拼的行业是有未来潜力的行业,其发展也更具备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