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维修是指对飞机及其上的技术装备进行的维护和修理,确保飞机的安全,航空维修是飞机使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航空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成功试飞第一架动力飞机后,维修的概念也跟着渐渐形成。
不过当时的飞机并不全是金属。直到1930年波音公司研制出了第一架半硬壳式全金属现代民航客机单发邮政机(Monomail)。
此后飞机维修的理念便随着科技的进步,渐渐的演变,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01
事后维修阶段(1930-1950)
这就好比一辆自行车,轮胎漏气或者链条掉了才会去修,好的时候是不会去维护它。这种维修方式也叫被动维修。
这个阶段飞机尺寸小,系统简单,基本无电子设备,部件可靠性低。一旦出现故障,排故时间长,维修成本高。
02
预防为主维修阶段(1950-1970)
这个阶段喷气式飞机出现,系统复杂,载客量增加,急需提高系统可靠性。波音或空客定时维修项目日益增多,预防性维修效果出现瓶颈,还可能出现过渡维修或临时性维修。
03
可靠性为主维修阶段(1970-至今)
这个阶段飞机系统,结构日益复杂,社会对飞机系统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寻找系统安全裕度与经济性之间的平衡点。
可靠性理论,方法和工具在不断的完善,对提早预防或干预有很大帮助。
04
预测性维修阶段(未来)
飞机新型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基于大数据的飞机监控系统日趋完善,民航对飞机非计划停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基于对飞机性能参数和故障数据的持续监控,预测飞机的故障发生时间,在系统性能下降到故障临界点前介入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