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国产支线飞机ARJ21迎来了第1000万名旅客。
1000万人次的载客运输量,标志着这一机型趋于成熟,完成了市场检验。航空制造业本身具有规模经济的鲜明特征,一款机型取得商业成功,市场占有率、适应性,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是重要衡量指标。ARJ21已经实现年产30至50架的批量生产能力,正在向规模化运营、系列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1000万人次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内支线航空网络,ARJ21正在探索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开拓国际市场空间的商业成功之路。
1000万人次“投票”打下市场根基
自2016年6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ARJ21开始了商业成功的探索之旅。
7年来,ARJ21已累计向国航、东航、南航、成都航空、天骄航空、江西航空、华夏航空、印尼翎亚航空等交付117架,开通国内外航线400余条,通航城市140余座,每周运营航班量近1800班。
记者从中国商飞公司了解到,ARJ21已经成为国内支线航空市场的主流机型,占据国内支线航空市场份额的近50%,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旅客的每次乘坐,就是一次“投票”,ARJ21获得的这1000万次“投票”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一位跟随ARJ21飞过国内十余个城市的“飞友”说,从最开始乘坐的兴奋不已到后来的司空见惯,“无差别”体验才说明飞机的性能稳定、过硬。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认为,ARJ21完成1000万人次运输量,标志着这款机型正在趋于成熟,是国产商用飞机商业运营取得的可喜成绩。接下来,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还需要不断提高飞机的经济性、适应性,以满足民航市场的需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前,ARJ21正在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在国内,ARJ21经受住了零下50℃的极寒考验,并以其良好的高原机场起降性能和抗侧风能力向广袤的西部地区挺进,初步形成了覆盖华北、东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等地区的航线网络。
在海外,东南亚运行开局良好,两架ARJ21先后投入印度尼西亚国内及马来西亚国际航线,自今年8月以来,海外机队日利用率稳定在8小时以上,飞机性能获得海外客户的认可。
与此同时,ARJ21系列化发展也取得新进展。10月30日,首批两架崭新的ARJ21从广州出发,开启了新征程。与以往交付的飞机不同,这两架ARJ21是全新“客改货”飞机,意味着ARJ21不仅能够执飞民航客运航班,还能够成为空中物流“邮差”。
除了已经交付的ARJ21货机之外,ARJ21公务机、医疗机已获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应急救援指挥机、灭火机等衍生机型正在有序推进。
从规模化运营到产业化生态
近期,随着一架ARJ21从库车龟兹机场飞抵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完成最后一个航段的演示飞行,历时一个月、覆盖新疆全部25座运输机场的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顺利收官,为后续国产商用飞机在疆运营奠定了基础。
在演示飞行期间,ARJ21平均日利用率为9.2小时,总飞行276小时。其中,9次执飞疆内海拔最高机场——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航线,充分验证了飞机对该机场程序和高高原运行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