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制造网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孙宝忠:造一个大飞机零部件到底有多难

   2022-03-14 6590
导读

孙宝忠和他的团队正在干一件旁人看不懂的工作——给国产大飞机升降舵做一个合适的材料结构件。这件材料的复杂程度,令这个东华大学纺织复合材料专家头疼不已。现在,他的团队打算用两种方法来制作升降舵的材料,一是

 孙宝忠和他的团队正在干一件旁人看不懂的工作——给国产大飞机升降舵做一个合适的材料结构件。这件材料的复杂程度,令这个东华大学纺织复合材料专家头疼不已。现在,他的团队打算用两种方法来制作升降舵的材料,一是用国外买来的材料做成一种复合材料,二是完全使用国产材料来进行复合。


    受制于基础材料领域的局限,国产大飞机身上各种零部件所用材料很多都要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不说,很多材料老外还出于技术保护的考虑,不卖给我们。自主研发,是目前来看唯一畅通的一条路。


    孙宝忠现在是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副主任,专门负责与中国商飞公司对接各种技术难点。企业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远远超出这个大学老师的想象范围。


    “他(企业)看一种材料,是看这块料子能承受多大的力,这块料子在安装、连接时应该有多大的弹性。”这种要求,材料专家不懂,但却是企业设计师的长处。每天,中国商飞会有10名技术设计人员驻扎在东华大学,他们和孙宝忠的团队一起搞研发。


    设计团队给出一个大致的、所需材料的描述,材料团队按照这个要求去制作材料,中途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设计和材料团队会及时沟通,以确保最终做出来的材料既符合设计需求又具备投产可能。


    这是一种近乎“天衣无缝”的合作模式。在孙宝忠看来,高校要做到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就该走这条路,“企业提出需求,我们提供解决方案,大家合署办公,无缝对接”。


    但实际情况却往往与这种理想状态相去甚远。除了与中国商飞合作外,孙宝忠还曾参与过与一家汽车企业的合作。对方的合作态度,他忍不住用“不见兔子不撒鹰”来形容,“告诉你要一个什么东西,你做不好,就是白做”。


    那家汽车企业,不派一个研究人员过来与学校对接,用签约的方式与老师合作。孙宝忠说,在与市场联系较为紧密的材料科学领域,这样的合作方式比比皆是。但这种合作,其实并不利于真正的科研创新,“老师毕竟是老师,他不是企业里的科研人员。”与中国商飞的合作,恰恰与上述合作模式相反,企业直接给研究机构一笔钱,派驻人员一起攻关,“你们只要干这一件事就行,其他不用干”。


    就在4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时提到,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孙宝忠为这样的提法“叫好”,“是不是应该让一些守旧的、习惯旧体制的老师们出去闯一闯?”他告诉记者,高校老师创新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现行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他们只需要每年通过拿若干个项目进行提成就能过好日子,“创新动力不足,忽悠动力倒是挺足。”


    事实上,孙宝忠所在的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本身就是学校鼓励老师创新创业的一个新举措。这个研究团队,由十几个固定编制的研究人员组成,中心主任与学院院长平级,所有人都为“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的研究服务,他们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与中国商飞的团队合作制造新材料。


    孙宝忠告诉记者,如果要让一名做科研的老师去生产一件产品,在我国现行高教体制下其实很难突破,因为老师们除了科研还要做教学,“老师离市场实在太远。”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名老师手头攥了一大把专利,但却没有一项专利能做成产品的。


    与企业合作,是产学研结合的必由之路,“所以高校的规矩应该变一变了,不能让老师为了拿提成而去找企业合作。这样他(老师)提成完了,研究没做出来,高校老师的牌子在企业那里也做瘫了。”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jzzw168.cn/news/show-50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9215368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