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制造网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航空工业制造院:砥砺奋进航空报国路 聚力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1-04-20 3190
导读

 航空工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今天,当我们沿着时间轴向前点数70年,点线连接成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精彩画卷,一个个航空院所在画卷中绽放光彩,一代代航空人在画卷中奋发图强。  有一个地方,

 航空工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今天,当我们沿着时间轴向前点数70年,点线连接成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精彩画卷,一个个航空院所在画卷中绽放光彩,一代代航空人在画卷中奋发图强。


  有一个地方,粗壮的梧桐、挺拔的白杨排列整齐,草坪托扶着松柏,一片郁郁葱葱……这里坐落着一个国内专门从事航空与国防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与专用装备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它就是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制造院),晚霞辉映,它异常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时间回溯到1957年,曾经的制造院(625所)在暂借的德胜门外第四设计院北附楼正式成立,1960年迁址八里桥畔,伴随着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全过程,它与航空工业同成长、共辉煌,与伟大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风雨历程自力更生搞建设跨越发展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在我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在党中央指示精神的鼓舞下,625所党政干部、科研人员和工人,怀着从事祖国航空事业的荣誉感,决心为改变当时我国的航空工业的落后状态而努力工作。


  走在泥泞而灰沙满天飞的土路上,住在百余平米内有60来人的集体宿舍,625所的干部员工上下齐心,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在当时“实际锻炼,边干边学”的方针指导下,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精神,喊着嘹亮的劳动口号,攥着磨破的双手老茧,他们把车库、炮库改建成了实验室、厂房、宿舍、食堂,辛勤的汗水滴落,滋润着一草一木,灌溉着625所茁壮成长。


  1958年,在所党委“全体人员一起吃苦”的号召下,技术人员深入工厂生产第一线,在实践中树立了制造技术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必须与生产结合,为生产服务的指导思想;1960年,正值经济困难时期,技术人员下厂和工人一起干活,以厂为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生产经验……就在2320平方米的简陋研究室和厂房里,在简单的几台设备运作间,数控自动绘图机、发动机加工组合机床、叶片型面电解加工机床、电火花加工机床、动平衡机等重大设备被成功研制出来,为解决飞机、发动机生产中的工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历了“探索启动”“完善突破”“成熟转化”三个阶段,行走在改革浪潮中的625所,全体干部职工步调一致朝着既定目标大步迈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经过不断的“转轨变型”,最终冲破阻碍发展的桎梏,在改革和发展中迅猛向前,研制出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防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回声顺应新时代要求扬帆启航2016年12月26日,承载重要使命的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旨在建成一个集工艺研究、材料研究、高端装备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综合型研究院。这是着眼于航空工业体制改革而实施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提升集团公司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航空制造技术将实现新的飞跃,对我国航空工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指出,我国航空工业已进入自主创新的历史时期,要赶超世界强者水平必须依靠高端制造工艺和装备的有力支撑,他明确赋予了制造院“五项重要任务”,描绘了制造院发展的宏伟愿景:“跻身世界航空制造技术与专用装备研发强者之林,构建符合集团公司发展要求的科研体系和成果转化机制,拥有国际一流的航空材料、制造技术、专用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既是对制造院源自1957年初心使命的再次叩问,也给予了制造院未来发展的崭新期待,这是历史的回声,亦是前进的方向。


  遵从新的使命,挑战新的任务。制造院提出了“做精科研、做强攻关、做优装备、做实转化”的发展理念,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能力集聚的原则,通过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理顺管理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整体规划布局,顺利实现体质机制的转变,开启正式运行的崭新历程。


  新气象,新作为,过去的四年,制造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集团公司各项要求,紧紧围绕“五项重点任务”,一年一个台阶,经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在建设制造强国的历史征程中乘风破浪,主要承担的航空材料、制造工艺、专用装备等基础、应用和工程转化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新型飞机、发动机研制和航空工厂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大量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装备,同时也为国防工业其它领域,如航天、电子、兵器、船舶等提供了先进制造技术。


  聚力创新把握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领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0周年、制造院成立的第五个年头,此时的制造院,拥有1个国家级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发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集团公司3家海外联合研发中心依托单位和制造技术中心、材料技术中心、专用装备研发中心、激光武器技术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材料检测与评价中心的依托单位,是航空先进制造技术研发的骨干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集团公司党组明确了创新在航空强国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领先创新力”作为“双世界一流”的战略支撑。工作会上,集团公司提出了制造院要为全行业工业制造能力提升做出创造性贡献的要求,集团党组“领先创新力”决定明确制造院是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和新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院发展到了向“创新求发展”的精益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型。


  科学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方位,把握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制造院研究新情况,做出新规划,用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态度,在创新为本的坚持下,聚焦主业、强军首责、担当作为、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以“为集团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强技术支撑”为核心任务,坚持“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方式,按照“聚焦核心任务、建立两种机制、做强三大领域、做实四个中心、实现五个融合”的发展思路,以系统观念、全球视野、长远眼光把握好创新方向。


  2021年,制造院将持续推进新材料研发,加强新工艺应用研究,推进产业模式创新,加快重点新产品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集聚智力、财力、心力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创新决定30条》,坚决落实深化改革各项要求,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思想上破旧立新、行动上求真求实、发展上扬长补短,抓住机遇,聚力创新,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开局。


  守护祖国,情牵蓝天,60余年的发展历程,制造院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怀揣航空报国的梦想,在这片热土上相许于热爱的祖国,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承载使命。点点微光积聚成无坚不摧的力量,滴滴汗水汇聚成磅礴奔涌的后浪,制造院在使命召唤中接力不辍,奋力前行实现航空强国的蓝天梦想。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jzzw168.cn/news/show-23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92153687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