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PLA海、空军在南海地区的远洋训练持续常态化,对岸军事力量感到压力持续增大。尤其是伴随着歼-10、歼-11、歼-16、轰-6等型号战机出动的“高新”系列电子战机,更是让对岸感到如芒在背。面对“高新”系列电子战机的“降维打击”态势,对岸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对抗,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输人不输阵”,将驻扎在屏东的伪“空军第六联队”下属的“第20电战大队”搬了出来,试图在纸面上与PLA的“高新”系列抗衡。
歼-16作为PLA空军的精锐,多次出现在远洋训练的阵容中。
驻扎在屏东机场(神鸥基地)的伪“空军第六联队”历史相当复杂,其前身于1954年2月1日在台中水湳机场成立,当时称“第六作战联队”,直属伪“空军总司令部”,下辖“第20大队”,装备美制C-46运输机,主要负责空降、空投与空运任务。1958年11月,根据金门炮战的补给需要,台军又在台南增设了“独立空运中队”,直属“第六作战联队”,配备美国紧急援助的C-119运输机。1959年11月,“第六作战联队”移驻屏东基地,接收原隶属于“第三联队”的“第10空运大队”,另外,独立中队也从台南转移到屏东,改番号为“第2中队”,配属于联队下面的“第20大队”。1960年6月,“第六作战联队”改番号为“第六联队”,7月奉命增设“空运基地中队”,专门负责台湾主岛各基地间的空运业务。1964年,联队又成立“东沙基地勤务派遣分队”。1969年,恒春飞机勤务分队也调整到该联队麾下,同年,第10、20大队及其下属各中队全部换装C-119运输机,淘汰掉原来的C-46运输机。
对岸“空军”装备的C-119运输机。
基于海峡作战反潜的重要性,“第六联队”于1966年11月增设固定翼反潜飞机中队,使用美国提供的二手S-2A反潜机,1976年4月,换装S-2E反潜机。1976年8月,“第六联队”的番号第三次变化,改为“第439运输反潜混合联队”。1979年2月,联队所属反潜中队扩编为反潜大队,1992年10月15日换装S-2T反潜机,1999年7月1日,反潜机大队移交海军。2013年7月1日,反潜机大队重新回到伪“空军第439联队”序列,接收从美国引进的P-3C反潜机。
运输机方面,1984年2月,联队所属“第20大队”撤销,大队中的第2中队改归“第10大队”,于1986年7月接收C-130运输机12架,由原属“第10大队”的第101中队换装,并成立“第101运兵机队”,直属联队部。1995年6月1日,联队成立“预警电子战机队”,同时接收E-2T预警机和C-130HE电子战飞机,原101运兵机队改属第10大队,联队番号也改为“第439混合联队”。2000年1月1日,预警电子战机队因任务需要扩编为“第20电子战大队”,对岸从美国增购的两架E-2K预警机也部署在该大队,于2006年4月15日服役。
对岸装备的E-2K预警机也配属于“第20电子战大队”。
该联队成立以来,陆续配备过多种型号运输机、反潜机、电子战飞机等(包括C-46、C-119、C-123、S-2A、S-2E、S-2T、C-130H、C-130HE、E-2T、E-2K、P-3C等飞机),是台湾空军使用机种与机型最复杂的联队,执行过向大陆空投特工、海峡反潜侦察、外岛空运、海外空运、预警电子战任务,经历之丰富连战斗机联队都望尘莫及。
目前,伪“空军第六联队”下属的“第20电战大队”下辖第2中队与第6中队,第2中队装备6架E-2K“鹰眼2000”预警机,执行早期预警、拦截管制、辅助电子侦察与通信中继等任务,第6中队,则装备有对岸唯一一架C-130HE型电子侦察机,该机被对岸命名为“天干机”,专门负责对PLA在沿海地区使用武器的电子信号进行侦察,以便于对岸了解PLA先进武器的作战能力,并向“中山科学院”提供相应信息,以便于有针对性地研发反制、干扰类装备。
C-130HE“天干机”。
这架C-130HE编号为1351,是1993年对岸向美国采购的C-130运输机中的一架,由“中山科学院”与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合作改装,于1995年完成系统整合和飞行测试,不久之后通过了台湾空军的作战测试评估。其中“中山科学院”负责研制该机的部分电子战系统,洛克希德公司负责部分美制电子战设备与该机的整合。C-130HE的机头、机鼻与机腹等位置,安装了多处天线,具备执行电子侦测、信号拦截、电子干扰等多种任务的能力。
对岸还为“天干机”设计了专门的臂章。
“天干机”在岛内的密级相当高,极少出现在媒体面前。1996年台海危机以及此后PLA在东南沿海的演习期间,该机都曾经在海峡中线附近活动,以搜集PLA的相关电子信息。不过该机已经服役20余年,随着PLA的电子战能力飞速提升,该机的很多设备已经显得落后。由于该机的很多相关设备来自美方,因此对岸一直希望对该机进行升级,但是由于该机的电子战设备密级过高,而且其电子战性能提升后,具备了电子攻击的能力,加之其升级需要费用相当昂贵,因此“天干机”的升级计划一直搁置至今。让这样一款老式电子战飞机与PLA新锐的“高新”系列相提并论,无异于“叫花子与龙王比宝”,除了能安定某些“独派”的情绪外,于实际作战毫无益处。